貝毅桦

創建時間:  2024/01/03     浏覽次數:   

辦公室:上海大學寶山校區東區19号樓440室

電 話:021-66138251

E-mail:beiyh36@shu.edu.cn


個人簡介:

2007年本科畢業于同濟大學,2010年碩士畢業于巴黎笛卡爾大學,2013年博士畢業于巴黎笛卡爾大學。2013年到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作。入選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崗位計劃、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研究工作緊密圍繞心肌細胞存活、增殖與心肌保護策略,尋找防治心衰的靶點。以通訊或第一作者(含共同)在Molecular Therapy、Advanced Science、Circulation、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等期刊發表論文,以第一作者參與撰寫運動與心血管基礎研究的專家共識,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青年項目1項,主持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項目3項,作為子課題參與單位負責人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目前是上海市生理科學會秘書長,是中國藥理學會表觀遺傳藥理學專業委員會、上海市免疫學會第十二屆理事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心髒聯盟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複專業委員會上海聯盟、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基礎與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的委員,擔任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Translational Research副主編、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 PLUS編委。作為負責人獲批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上海大學一流研究生培養項目,指導本科生榮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二等獎等獎項。

研究領域:

圍繞“心肌細胞存活、增殖與心肌保護策略”,闡釋了在心肌損傷的病理狀态下,調控心肌細胞命運的分子如何參與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揭示了在運動誘導心肌肥厚的生理狀态下,調控生理性心肌肥厚的分子如何介導心肌保護,并基于上述研究挖掘促進心肌保護、防治心衰的新靶點,借助基因治療等手段為心肌保護和修複提供新策略。主要發現:(1)從抑制病理性心肌損傷的角度,鑒定出HIPK1介導病理性心肌肥厚的發生發展,明确miR-486和抗菌肽Cathelicidin抵抗心肌細胞凋亡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為心衰的防治提供新策略;(2)從運動及心肌内源性再生角度揭示促進心肌細胞存活、增殖的新靶點和新策略(運動誘導的長鍊非編碼RNA CPhar及心髒淋巴管新生);(3)建立改良的新生鼠心尖切除模型用于研究心肌内源性再生。



下一條:蔡煜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