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華東理工大學藍閩波教授 “多功能電子順磁共振生物探針”報告

創建時間:  2011/01/01  張紅   浏覽次數:   

20101228日上午930分在上海大學新校區生命樓700室,由上海市教委分子生理學重點學科主辦、上海大學生命學院藥理與毒理學實驗室承辦,特邀華東理工大學藍閩波教授做了"多功能電子順磁共振生物探針"的報告。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吉永華教授主持了當日的講座,生命學院30餘教師學生到場聆聽了講座。
藍閩波教授是上海市納米科技首席科學家、華東理工大學科研處副處長、華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現任上海市納米材料檢測中心理事、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納米緊缺人才培訓計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化學分委員會委員等職。
藍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有機功能性材料的研究:利用有機功能材料分子設計方法和納米技術,制備生物醫學傳感器材料和特種傳感器,以及光電轉換材料和器件;中藥的抗自由基活性研究,以及微納囊在中藥新藥制劑中應用;新的分析方法在生物醫藥中的應用。其主持過日本國科技廳特别研究項目并參與了日本國通商産業省的重點研究項目;參與了美國健康研究院(NIH)項目;主持和參與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并作為歐盟的科技合作夥伴,參與了歐盟第六框架項目Novel and Improved Nanomaterials, Chemistries and Apparatus for Nano-Biotechnology NACBO)。多年來,獲得化工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内貿易部、國家教委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各一項。在國内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六十多篇及專利數十項。                     
本此講座主要為大家介紹了"核磁共振"與"順磁共振"的區别,"順磁共振"技術特點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講座使材料學與生命科學有機的結合起來,為進一步合作提供了機遇與挑戰。同學們對講座充滿了興趣,踴躍提問,氣氛熱烈。吉老師最後進行了總結:"科學研究,首先要進行交流,然後是如何進行交通,最後達到交融,這才是一種"共振"啊!"
 
 
                                                     生命科學學院  周京晶
                                                         2010-12-30

上一條:我院與社區學院、社區管理部舉行年終座談會

下一條:我院“中華骨髓庫”走進上海大學十周年順利舉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