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我院研究生參加首屆中國東西部抗癌痛國際會議

創建時間:  2015/11/29  蘇潔   浏覽次數:   

2015年11月27日至11月29日,由上海市崇明新華癌痛轉化研究所主辦的首屆中國東西部抗癌痛國際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崇明分院隆重舉行。本着對科研的熱情及學習的動力,11月28日早6:30,在研究生輔導員蘇潔老師的帶領下,學院部分碩士以及博士研究生前往崇明參加了此次國際會議。
此次盛會陣容強大,彙集相關領域衆多專業人才,有中國東西部38所單位的358人參加,包含許多學術大牛如中科院院士楊雄裡(上海大學生命學院首任院長)、國際疼痛學會主席Rolf-Detlef Treede等。
本次大會緊緊圍繞癌性疼痛的流行病學特征、臨床治療手段、臨床研究方法和癌痛機制研究等議題展開交流,并努力推動"中國東西部抗癌痛臨床協作組"的籌建工作,啟動國際合作抗癌痛"微笑機會"。
上午八點四十五分,會議正式拉開序幕。首先,由會議主席丁罡院長介紹出席會議嘉賓,并請出新華醫院崇明分院執行院長徐偉平緻歡迎詞,後又請出大會名譽主席楊雄裡院士緻辭,國際疼痛學會主席Rolf-Detlef Treede 教授緻辭,對本次會議以及"微笑計劃"表示大力支持。接下來,由丁罡教授介紹抗癌痛社會服務實踐,宋學軍教授介紹"微笑計劃",讓與會人員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随後,開始了"微笑計劃"啟動儀式,并頒發"微笑計劃"志願者證書。上午十點二十分,開始邀請報告時間,分别由Treede教授,楊雄裡院士,張勘處長上台報告,介紹癌症痛,大腦,神經等的相關知識,并積極回應其他與會人員所提疑問。下午一點三十分,正式開始專題報告。由上海市腫瘤研究所項永兵教授報告"惡性腫瘤的流行現狀和變化趨勢",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孫孟紅主任醫師報告"臨床生物樣本庫和特色庫",第二軍醫大學衛生統計學教研室馬修強教授報告"臨床試驗研究中的統計學考慮",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馬柯主任醫師報告"癌痛的微創介入治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丁罡教授報告"癌性疼痛的神經機制及其對腫瘤複發轉移的影響初探",複旦大學趙志奇教授報告"疼痛的外周與中樞機制",第四軍醫大學附屬唐都醫院陳軍教授報告"構建醫患生态的生物-社會心理-行為學基礎",北京大學醫學部疼痛醫學中心宋學軍教授報告"WNT and EphrinB/EphB Signaling:New Targets for Treating Bone Cancer Pain",西南大學心理系胡理教授報告"癌症疼痛的心理幹預",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陳昭燃教授報告"心靈調控癌痛:Mete 分析"。本次交流會議還全程視頻聯系延安分部,突破地域的限制,使東西部得到更好的交流。
會議期間,還籌建成立了"中國東西部抗癌痛臨床協作組",成立該協作組的目的是為進一步提高中國抗癌痛診療水平,密切東西部抗癌痛醫療科研人員的交流、打造服務全國抗癌痛從業人員的交流合作平台。
一天的會議很快便結束了,每一位學術大咖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台下的參會人員也都認真的聆聽每一場演講。一天的報告并沒有讓大家覺得冗長而煩躁,反而讓在座的同學們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報告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受益良多,從中收獲到了許多關于癌痛方面的知識,感受着醫學研究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感慨着抗癌英雄們的樂觀豁達。本次會議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抗癌痛診療水平的提高,密切東西部抗癌痛醫療科研人員的交流,打造服務全國抗癌痛從業人員的交流合作平台,會議内容也充分體現了其專業性和公益性,無論是對中國中西部抗癌痛治療還是對世界抗癌痛研究都有着不可磨滅的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通過"微笑計劃"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凝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造福大衆。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國乃至世界的抗癌技術一定會更見突破。同時也希望所有人能夠了解癌症方面的知識,不僅可以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更可以服務、幫助患癌的病人們,并給予他們無限的正能量!
 

生命學院研究生會    禇羽丹

上一條:我院2015-2016學年冬季學期首日教育順利舉行

下一條:我院本碩聯動展開黨光合唱第一次訓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