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第一屆上海大學“生物醫學:從基礎到臨床”論壇順利召開,汪敏副校長緻開幕詞

創建時間:  2015/06/25  陸晨   浏覽次數:   

6月23日,由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辦,上海市肝病學會腸肝學組、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疼痛與麻醉專業委員會、上海歐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同承辦的第一屆上海大學"生物醫學:從基礎到臨床"論壇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同濟大學楊長青教授、南京醫科大學李新立教授擔任主席,由上海大學肖俊傑副教授擔任執行主席,特邀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疼痛與麻醉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王祥瑞教授主持論壇。
上海大學副校長汪敏教授、科技處副處長施鷹教授、生命學院院長丁建平教授、黨委書記沈忠明副教授、副院長陳沁教授、宋紅生副教授、黨委副書記鄧志瑞副教授以及校學科辦副主任陳付學教授等多位領導及老師莅臨指導。該論壇邀請了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第二軍醫大學以及香港大學等多個高校的120餘名青年教師、學生參加。
本次生物醫學論壇以"從基礎到臨床"為主題,旨在通過論壇的形式使得生命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轉化聯系起來,實現從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的轉化。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肖俊傑副教授主持開幕式,上海大學副校長汪敏教授和上海大學生命學院院長丁建平教授為本次論壇緻辭。汪敏副校長介紹了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曆史與現狀,希望生命學院秉承優秀傳統,為上海大學早日實現國内一流、國際知名大學的目标作貢獻。丁建平教授介紹了生命學院的發展情況,希望通過加強同兄弟院校以及國際相關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提升我校生命學院的科研實力。
論壇分為兩部分,上半場分别由複旦大學鄒雲增教授以"P53在心肌重構中的作用和調控機制"為題,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荊清教授以"微小RNA與心血管疾病"為題,以及由上海大學吉永華教授以"解密虎頭蜂‘殺人’基因"為題,進行了精彩的演講。三位教授主要從生命基礎研究的角度出發,展現了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為本次論壇"從基礎到臨床"這一主題奠定了基礎。
下半場首先由第二軍醫大學謝渭芬教授以"肝癌誘導分化治療與轉化研究"為題,接着由上海大學肖俊傑副教授以"微小RNA與生理性心肌肥大的關系"為題,作了精彩報告。随後,來自Cell Research雜志的In-house editor汪劼女士以"Publishing at Cell Research"為題,向各位介紹了Cell Research雜志(影響因子:12.413分)的審稿流程及論文接受的科學标準。最後,德國漢諾威大學分子與轉化治療中心主任、歐洲心髒病雜志副主編Thomas Thum教授以"Circulating miRNA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為題,多角度、層層遞進地闡述了其對基于微小RNA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的基礎及臨床轉化的一系列高水準研究成果,并與在場學者們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論壇在學者們絡繹不絕地讨論中接近尾聲,然而"從基礎到臨床"這一主題将繼續前行。正如謝渭芬教授在演講中所闡述的,從"基礎"到"臨床"雖然困難重重,但通過大家的努力,不斷的嘗試,相信會有一天,"基礎"可以真正的應用到"臨床"中,實現攻克疾病的同時更好地治療患者,從而體現生命科學的價值。

上一條:生命科學學院開展“三嚴三實”專題一學習研讨活動

下一條:我院2012、13級本科生年級大會暨藥明康德宣講會順利召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