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下午2點30分,2012年寶山區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座談會于我校樂乎新樓二樓中會議室舉行。寶山區紅十字會副會長金培生、寶山區紅十字會代表侯建星、沙亞珍、共青團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彭渤、寶山區血液管理辦公室代表、上海震旦職業學院公共衛生與護理學院黃敏、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鄧志瑞及學院輔導員相聚座談會,共話骨髓庫發展。
座談會由紅會金會長主持,他稱上海大學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一直處在組織、宣傳、動員及志願服務的前列,肯定了上海大學多年來對該項工作的大力支持與不懈努力。然後,他介紹了震旦學院于今年5月25日首次舉行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招募活動,稱高校始終是該項工作開展的最有活力的陣地。
接着,由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代表楊勇同學和上海震旦職業學院公共衛生與護理學院黃敏老師分享了招募工作的經驗。楊勇從工作性質、項目模型和2013年工作計劃三個部分展開說明。他說到:"我們重視核心工作的設計也就是活動的策劃,我們有優秀的學生團隊來運作,我們在全年開展其他拓展項目以支撐、服務年底的招募工作,我們利用多種宣傳渠道,我們堅持做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這五點結合保障了工作的順利開展。"震旦學院黃敏老師自謙地将第一次招募活動比喻成剛剛墜地的嬰兒,她分享了招募工作的一些做法,例如邀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我校學生左祎和專業宣講員在校園裡舉行動員會,在黨校、學生幹部會議上進行宣傳,發揮學生領袖的帶頭作用,并且抓住典型案例,宣傳動員,傳達"随手微志願"的正向态度。
随後,紅會侯會長簡要地介紹了中華骨髓庫目前的基本情況,全國共有入庫志願者164萬,成功匹配并順利捐獻的共有3613例,上海市則有入庫志願者12萬,成功匹配并順利捐獻的有252例,其中寶山區有17例。在過去一年中,寶山區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大多來自于衛生系統、公安系統和高校。目前由政府财政撥款支持骨髓庫的維護與管理。
在各家單位交流了招募工作經驗與方法後,座談會另一項重要議程就是探讨如何更好地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招募工作,如何擴大影響力和公衆知曉度,并打破人們在認識上的誤區,特别是如何發動青年?為此,需要挖掘新渠道和新方法。寶山區團委彭主任建議在《寶山青年》雜志上做專欄宣傳,震旦學院黃老師提議面對年輕人一定要以新媒體宣傳手段為主,寶山區獻血辦張老師指出需要在各個年齡層進行宣傳,生命學院楊勇提議利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例如微電影、微博等方式進行宣傳。
會議臨近結束時,生命學院鄧書記一番對"美麗中國"的解讀讓人感觸良多,他指出優良豐富的物質并不是真正的美麗,隻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中國才能真正美麗起來。中國每年新增4萬名白血病患者,他們急需中華骨髓庫的援助。最後,金會長對此次座談會總結了三點,第一,要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和《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提高中華骨髓庫的高度,這不僅是弘揚紅十字精神,也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第二,要進一步廣泛開展招募活動,這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質的重要途徑。第三,要加強與區團委的聯系,加強宣傳力度,做到資源大聯動。
生命科學學院團委
|